顶部菜单
  • 注册
  • 登录
  • 招商
  • 公司简介
     
     
     
    新闻中心
    文章正文
    黄浦江、苏州河岸线正创下这三“最”:连续贯通最长、功能最丰富、更新区最大
    作者:admin    发布于:2022-11-10    文字:【】【】【

      乘坐刚投运不久的苏州河旅游水上航线,上海人品味城市的方式又多了一种:游船行进之间,两岸美景不断,市民在慢行道上或漫步或休憩,曾经破败的老建筑被修缮激活,河水也清澈不少……水清、岸美、宜游,这在几年前都是不可想象的。

      滨水岸线的变迁,暗含了一座城市的发展理念。如今,黄浦江、苏州河岸线基本实现开发模式、发展形态、战略能级三大提升和转变,成为上海城市治理样板。这离不开历届上海市委市政府的接续奋斗,并始终坚持的“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”新发展理念。

      在24日举行的世界城市日中外媒体集中采访——“一江一河”建设发布会上,上海相关部门负责人向全球分享“一江一河”治理经验,“‘一江一河’正在逐步成为连续贯通里程最长、城市更新区域最大、城市功能最为丰富的城市滨水区”。

      黄浦段45公里岸线公里岸线先后实现贯通,逐步向世界级滨水区迈进,归功于“一张蓝图”的统筹规划。

      和许多国际知名滨水区相似,“一江一河”沿岸大量的工业、码头、仓储造就了城市曾经的辉煌,随着社会发展,产业结构和功能布局步入衰落期。“2002年,上海启动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,提出了‘人民之江’的发展目标,推动生产岸线向综合服务岸线转变,苏州河也从单一的水质治理逐步向营造高品质生活岸线转变。”上海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一级巡视员朱剑豪说,一直以来,上海始终坚持高起点规划。

      2017年,“2035上海城市总体规划”正式提出黄浦江沿岸“国际大都市发展能级的集中展示区”、苏州河沿岸“超大城市宜居生活的典型示范区”的发展目标。近年来,上海始终围绕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滨水区的总体愿景,通过全球国际方案征集、全体市民共同参与等多种渠道方式,不断优化“一江一河”沿岸地区城市功能布局和空间形态方案。

      自2002年来,上海坚持高标准建设城市滨水区,打造高品质公共空间串联“生活秀带”。这一时期,黄浦江沿岸地区企事业单位动迁安置近3500家,累计建成约1200公顷绿色生态开放空间,集漫步、跑步、骑行等复合功能于一体的滨江“三道”总长约150公里。

      从2018至2020年,苏州河沿岸累计辟通约63处“断点”,新建约15公里滨河“绿道”,串联了苏州河两岸约150公顷绿地和开放空间。“一江一河”滨水空间陆续建设70余处各具特色的品牌“驿站”,提供人性化、全方位的服务保障。

      “一江一河”还注重保护工业历史遗存,延续“海派文化”。黄浦江沿岸的浦东“上海船厂1862”、民生筒仓,杨浦国棉十七厂、杨树浦电厂,黄浦老码头创意园区、江南造船厂旧址,徐汇铁路南浦站、龙华机场等,苏州河沿岸的静安四行仓库、总商会旧址、慎余里、天后宫,黄浦外滩源划船俱乐部,虹口邮政博物馆、河滨大楼,长宁华东政法大学,普陀M50创意园区等历史建筑、工业遗存,都已经形成特色和亮点,成为引领城市更新、功能重塑的典型案例和网红“打卡地”。

      “一江一河”通过提升多元复合功能构建“发展绣带”。近年来金融、航运、科创等现代服务业在黄浦江两岸加速集聚,形成了以外滩、陆家嘴为核心的国际金融中心和以北外滩、宝山滨江为核心的航运中心格局,同时杨浦滨江、虹口北外滩、徐汇滨江、世博地区、前滩地区等陆续成为“热点”地区,有望成为下一个多元功能集聚的发展高地。苏州河沿岸的静安苏河湾地区、普陀长风地区、长宁临空园区、嘉定外环北四块地区等,都在通过转型发展成为区域经济的“发动机”、宜居生活的示范区。

      “一江一河”滨水公共空间是上海城市精细化治理最大的实践区之一,始终坚持高水平治理。朱剑豪表示,据统计,2018至2020年,苏州河约20.2平方公里滨水区开展了环境面貌综合整治,沿河空间整体品质大幅提升。从2022年1月1日开始,《上海市黄浦江苏州河滨水公共空间条例》正式施行,作为首部针对公共空间的立法,条例聚焦共建、共治、共享等主要方面提供更强大的法治保障。

      迈向世界级滨水区,不仅需要硬件提升,还需要不断注入新功能,激发区域活力。最近一段时间,以苏州河岸线为代表的滨水区旅游资源开发成为亮点。

      上海市文旅局副局长张旗介绍,市文旅部门组织力量,对苏州河沿岸进深约1公里约27平方公里的区域,进行了全覆盖、专业化的旅游资源普查。调研发现,苏州河及沿岸205处资源的资源等级高,优品、特品级旅游资源140处,占比近70%;文化底蕴深,文化场馆、景观建筑93处,占比超过45%;各区特色亮,黄浦是“最上海”,虹口是“海派味”,静安是“国际范”,长宁是“时尚风”,普陀是“烟火气”。

      通过水岸联动,苏州河正在成为文旅绽放秀带。以苏州河旅游水上航线和沿岸步道为“链”,以游览码头为节点推动“一区一特色”的水岸联动发展。

      黄浦区推进滨水体育功能带、水岸休闲漫步带、文化艺术景观带建设,以外滩源为核心打造苏州河滨水旅游核心区。虹口区持续强化“文化苏河”城市景观带、“世纪同框”品质休闲带、“河滨之源”品牌活动带建设,打造全景式“建筑可阅读”体验区和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地。静安区以城市文脉体验、红色文化传承为主题,打造城市历史文化体验区;整合艺术场馆资源,引入一流艺术展,建设艺术主题旅游区。长宁区依托华政段滨河步道、圣约翰大学旧址、中山公园等资源,推动周边老建筑和华东政法大学校区开放,丰富休闲、展陈、娱乐等元素,打造静谧绿色与历史怀旧相融合的城市休闲活力区。普陀区整合长风公园码头周边资源,打造集水上运动、亲子休闲于一体的苏州河亲子体验区;整合M50、天安千树、梦清园等资源,打造城市生活文化街区。

      旅游公共服务能级是城市软实力的重要载体。上海以苏州河游览码头为节点推进区域形态、业态、生态、文态融合发展,整合更多城市资源,提升旅游服务品质。

      以游览码头为节点,完善导览导引、慢行休憩、休闲娱乐、艺术体验、咨询购票等服务,方便市民游客“找得到、进得去、留得下”。统一苏州河旅游LOGO,在游船码头和沿河驿站等公共空间,强化苏州河旅游的整体视觉形象,打造苏州河旅游品牌。针对苏州河旅游“港航一体、多点停靠、随上随下”的运营特点,开发数字化智慧运营系统,实现“一屏统管”“一机全览”“一码通关”“一票畅游”,提升运力保障、服务品质和用户体验,形成苏州河旅游在线总入口。

      打造世界级滨水区,水是至关重要的元素。上海持续优化的治水经验为打造一流公共空间品质铺垫了良好基底。

      上海市水务局副局长阮仁良以苏州河为例:“从黑臭严重到水清岸绿,苏州河见证了上海城市的更新和发展,成为上海治水成效的集中体现和典型示范。”

      1998年,上海市政府正式批准《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方案》,苏州河开启了跨度二十多年的全面治理新篇章。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先后实施了四期工程,包括截污治污、清淤疏浚、码头搬迁和环卫设施建设、两岸陆域整治和绿化建设等主要整治措施,总投资达400多亿元。

      通过接力推进、久久为功,苏州河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改善。目前,苏州河干支流已全面消除黑臭和劣V类水体,干流7个水质监测断面中6个水质达到Ⅲ类及以上标准。鱼类种类数量,从2004年5种增加到2019年45种,生态系统显著改善。

      在阮仁良看来,苏州河水环境治理取得成功的原因主要有三个,首先是总体谋划、治污为本。在治理中不断加大源头控污力度、提高污水收集处理能力,这是苏州河水环境实现根本转变的关键所在。其次是水岸统筹、综合治理,苏州河治理从流域整体(855平方公里)出发,以问题为导向,从水域、陆岸“双管齐下”,采取产业调整、五违四必、截污治污、底泥疏浚、支流治理、生态廊道建设、滨水空间开发等措施。第三是以人为本、依靠人民。治理成效让市民评判、让社会评价、让科学数据评定,多层次、多渠道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。现阶段,苏州河两岸活跃着“一江一河”水滴志愿者、“吾百家园”童心志愿者队等30多支志愿队和2000多名“民间河长”。

      苏州河治理也是全市水环境治理的样板。目前,上海还有4.7万多条(个)河湖,上海以苏州河治理为引领,复制推广治理经验,带动全市治水工作,更加突出流域系统治水理念,从“治差水”向“保好水”、从“污染防治”向“生态综合治理”、从“单一河道治理”向“区域集中连片治理”转变。

      “十四五”期间,上海正实施300公里骨干河湖整治,打造淀山湖、元荡、金汇港等多个亮点水系,推进50个高品质生态清洁小流域,重塑自然生态的河湖岸线、打造幸福美丽的河湖,让河网密布的城市处处有水清岸绿、生态宜人的滨水开放空间。

    脚注信息
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(C)2009-2025 首页_天辰注册登录「综合平台」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