顶部菜单
  • 注册
  • 登录
  • 招商
  • 公司简介
     
     
     
    新闻中心
    文章正文
    特写:1500盏烛光寄托哀思祈愿和平
    作者:admin    发布于:2023-02-21    文字:【】【】【

      13日晚,来自德国、加拿大、韩国、日本等国的友好人士,青少年学生代表,中日两国僧侣,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和抗战老兵等500余人,聚集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祭场内,手托红烛、低头默哀,为30万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守灵暨烛光祭活动。

      16岁的南京护士学校二年级学生徐睿妍换上了洁白的护士服,与40多名同学一起参加当晚的烛光祭活动。她缓步走向祭场并小心地用手护住烛光,不让夜风将火吹灭。

      “庄严肃穆的祭奠仪式感染了大家。同学们踊跃地参与就是为了提醒自己,勿忘国耻,铭记历史。”大学生江肖洁说。

      “哀思如潮默默无语,鲜花挽带在风中摇曳,石城背负沉痛的记忆……”来自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的40名学生现场演唱《石城的记忆》和平诵歌,低沉悠扬的歌声令整个会场的气氛显得愈加庄严凝重。

      85岁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陈德寿望着点点烛光,沉默不语。日军侵占南京时,他才6岁,曾亲眼目睹姑妈被日军刺死。他曾两度赴日本证言。他说:“一定要把历史真相告诉更多的人。”

      “与其诅咒黑夜,不如点亮一支蜡烛。今夜,我们在这里点亮烛光,祭奠死难同胞、怀念牺牲英烈、感恩国际友人,表达我们铭记历史、维护和平的决心和意志。”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张建军说。

      南京大屠杀期间,时任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的德国人约翰·拉贝,救助了20多万南京难民,写下《拉贝日记》记录日军暴行。他的孙子托马斯·拉贝也参加了烛光祭。

      “难以想象,我的爷爷在那样的战乱时代救下了如此多的南京人。”拉贝说,和平不是现实,而是一种美好的愿望,是一种奋斗的目标。而了解惨痛历史,就是要提醒人类防止重复悲剧。

      当晚,各国人士点亮手中的烛火,在祭场内依次放下各自的烛台,用寒风中微微摇曳的火焰来祈愿遇难同胞得以安息,祝愿和平永留人间。守灵暨烛光祭活动自2009年起,已连续8年邀请国内外爱好和平的人士,一起悼念遇难同胞,祈祷世界和平。

    脚注信息
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(C)2009-2025 首页_天辰注册登录「综合平台」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